繡花,是一個細致活兒。需要功夫,需要定力,需要巧手;更需要對美好事物、優美圖案的理解和追求。繡花不僅是用彩線在織物上刺成花紋圖案等,更是一種“工匠精神”在生活中的體現。趙樹理在小說《小二黑結婚》中就寫到:“小鞋上仍要繡花,褲腿上仍要鑲邊。”
習近平總書記把“繡花”用到精準扶貧后,賦予了新內涵??倳浾f:“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總書記指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不僅精準扶貧需要“繡花”精神,我們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創城活動,還有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都需要“繡花”精神。
總書記說:“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城市管理千頭萬緒,是一門綜合科學,不僅存在總量性問題,更有千差萬別的頑癥痼疾,搞“大水漫灌”肯定不行,“攤大餅式的推進”也不行,只重“面子”不顧“里子”更不行,必須精細管理、精準施策;才能有效避免“城市病”,甚至就是患上了“城市病”,也能慢慢醫治好。“下繡花功夫”,就是要做到“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哪兒下針、縫多密都要精準,都不能有絲毫的偏差。只有把“繡花”精神用到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才能使我們的城市進一步提質、提速、提品、提效。
提升城市建設質量,永遠在路上。提升城市建設質量,一定離不開大建設工程特別是地鐵、橋梁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支撐;地鐵、橋梁、濕地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很多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容不得絲毫馬虎和大意。需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嚴把工程標準關、建設單位選擇關、施工關、監理關;這樣,才能把好事辦好,把實事做實,讓重大基礎工程惠澤百姓、造福后人。這是一項“前人栽樹”的基礎性工作,為的是我們的子孫將來“好乘涼”。
提升城市建設速度,需要“只爭朝夕”緊迫感。在確保工程質量前提下,加快項目進度,有利于“少擾民、降成本、早見效”,有利于“早惠民”,有利于“城市美感”。對于確定下來的工程項目,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前提下,加快建設速度,將“統一領導、團結協作、分工負責、目標明確、效果凸顯”作為一種體制優勢,在加快項目進度上顯現出來;遇到困難和問題,要集中力量加速解決,不能因為困難和問題減緩項目進度,降低質量,延誤工期。
提升城市建設品位,永無終點。我們的城市,不僅在經濟發展上要做大做強,更要在城市建設上做靚做精。永遠都要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留住“城市記憶”,留住特有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大力推進城市美化、亮化、綠化進程,統籌好城市業態布局、建筑形態、歷史文脈;關注“面子”與重視“里子”,把抓好基礎設施、美化亮化綠化等“面子工程”,與建好地下管網、老舊小區改造等“里子項目”結合起來,讓城市更“中看中用”。
提升城市管理效果,是一門科學。“繡花”功夫,要全面落實到提升城市管理效果上,這門“功夫”才叫學到手。不漏死角治“臟”。在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地段,“臟亂差現象”是老大難,不精準發力,很難得到徹底整治。不遺余力治“堵”。“堵”,是群眾反映最大的“城市病”,不下實招兒難保暢通。堅持不懈治“亂”。對攤點亂擺亂設問題,要疏堵結合。持之以恒治“違”。對違法建設、違法行駛、違法停放,堅持露頭就打,才能久久為功。
將“繡花”功夫用到城市建設管理上,就是通過“精準”和“精細”穿針引線,做到一絲一毫講認真、一針一線講用心。耐心、專注、嚴謹,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做好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真功夫。有真功夫,才能讓城市建設管理進一步提質、提速、提品、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