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朋友突發心臟驟停該怎么搶救?孩子發生急性呼吸道堵塞又該如何施救?近日,珠海專門開展“學習應急急救、為生命保駕護航”公益安全講座,為居民教授“心肺復蘇法”和“海姆立克急救法”。
毋庸諱言,舉辦這種巡回講座的目的,是想讓更多居民通過免費課堂學到急救知識,這在民眾普遍缺乏應急救護知識的當下無疑有著很強的針對性,也有助于改變民眾應急救護素質低下的狀況,對這種努力必須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問題是,僅僅一次講座,聽課的民眾是不是能真正消化、鞏固專家教授的急救知識?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有一個學習、積累、鞏固和熟練的過程,而一次講座顯然完不成這些過程,再加上參加講座的人年齡不一、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是不是真的都掌握了上述兩種急救技能恐怕要打個問號。
據了解,歐洲國家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率在70%以上,美國的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率更高達90%以上,為什么這些國家的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率如此之高?原因無他,就在于它們都是把急救知識和能力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都是將其作為學校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比如美國,不僅法律規定,每個國民在18歲之前,必須全部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教育部門更是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各個學習階段都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并且明文規定,高中生在畢業時必須通過考試獲得急救資格證書。
由上可見,歐美國家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率高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得益于“急救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這也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讓民眾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僅僅有急救講座培訓還不夠,還應在普及的方式方法上更進一步,一方面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通過立法在中小學建立一個完整的應急救護知識教育、培訓體系,讓孩子從小就系統學習應急救護知識,熟練掌握應急救護技能;一方面要改變目前這種只通過舉辦講座來普及應急救護知識的做法,建立一個國民應急救護知識教育機制,對國民進行系統的應急救護教育和培訓,并對參加培訓的進行專門的考試,通過者由相關部門頒發急救資格證書。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不僅能切實幫助民眾真正掌握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也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縮小我們和國外在這方面的差距,一舉兩得,有關部門不妨一試。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