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柱
事跡簡介:烏衣鎮大劉小學教師劉永柱,教書育人,在三十八年教學中,始終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他要求學生銘記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他言傳身教,循循善誘,使之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不斷傳承和發揚光大。1997年11月,他被滁州市中小學教育獎勵基金會授予滁州市師德“十佳”標兵,2007年4月,他家被省文明委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家庭等多個榮譽稱號。
正文:解放前,劉永柱家(現烏衣鎮雙廟村)家境還是貧寒,父親打長工,母親打短工,七歲時的他,因念不起書也開始幫人家放牛。解放后,分得了土地,全家人歡天喜地,父母親和他拼命耕作,經過兩年努力,家境好轉。可他小學沒上完,父親就去世了,他對母親說:“他不上學了,下來干活”。母親不同意,并且說:“只要你好好念書,我要飯也要讓你上學。”這句話60多年了,直到現在他還記憶猶新。
小學讀完了,普通中學上不起,只好上半功半讀中等技校,經過考試他被滁縣瑯琊山林園中學錄取,是半功半讀性質,他非常高興,因為他會干活,又能念到書。學校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勞動,并組織學生采柿、育苗、造林、學校和林場掛鉤。課余時間星期天到林場干活,有時上午上課、下午干活,那時他們小小年紀就一邊讀書,一邊謀生。他記得采柿子樹,由近到遠經常晚了,回不到學校,只好露宿在外,在野外燒吃的,在露天睡覺,非常辛苦。由于他們辛勤地勞動,得到林場的補助,解決了學費,有時樹苗育得好,收入的錢還能解決伙食費,這樣基本上不要家庭負擔,他和母親、學校三者之間相依為命,渡過了三年技校生活。當時沒有錢上高等林校,剛好遇上三年自然災害(1959-1961)一日三餐都保不住,還餓死人。他只好回鄉參加農業生產。那人民公社時代,由于他勞動積極,在生產隊當了會計,他工作認真負責大公無私,白天參加生產,不搞賬目,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整理賬目。會計工作、生產勞動都做的都出色,他入了團,又被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入團的第三年,領導提升他當了團支部書記,同年被抽調,參加社會主義教育活動,簡稱“四清運動”。經過兩年艱苦磨煉,工作上比較成熟,剛好遇上文化大革命被沖擊,干部靠邊站,造反派當了家。
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領導的信任,安排他當民辦教師,起初他不樂意,他覺得一身的勁頭,沒法使出。但想到毛澤東說過:“革命工作不論職位高低,都是為人民服務”。后來,他默默地當了民辦教師,當時什么都沒有,困難重重。沒有教室,沒有課桌,最大問題沒有課本,沒有學生教誰呢?他想吃現成飯不對,要想辦法。他動乎整理打掃一間,放糧食的倉庫做臨時教室,又挨家動員孩子來上學,生產隊又開會動員數天以后來了七八個小孩。時來時走又不穩定,大人上不起,小孩沒興趣。他從別的學校借來兩本書,又把家里樹料拿給生產隊,鋸成一塊塊小木板讓學生放在膝蓋上,當課桌寫字。他一邊教大一點小孩認字,一邊照看小小孩,社員們看他教書認真,又關心小孩,觀望的家長把孩子送來了,走出去的小孩又回來了。第二年他自己動手,泥了土課桌,學生不收費,教師不拿國家工資,由生產隊記公分,參加年終分配。這種艱苦奮斗,勤儉辦學、勤工儉學的方式,得到了社員們的歡迎,學生越來越多,不但是本生產隊的孩子們都來了,別的生產隊的孩子也來了。當時他一個人擔任一、二、三個年級復式班教學。辦法是教完一年級讓學生做作業,教二年級,教完二年級讓一年級下課,二年級做作業,交三年級,教完三年級讓二年級下課,三年級做作業,再教一年級,讓三年級下課,這樣輪流上課、下課、教師頂堂上,作業晚上改。十七年來從未收學費,每年午季利用放忙假和星期天,教師帶孩子拾麥穗,他帶頭拾,學生積極撿,再利用溝埂兩旁種蓖麻籽,每年收入不但解決了學生學費,還解決了學生書本費和學習用具如鉛筆、橡皮、小刀等。這種以生產隊為單位艱苦奮斗、勤儉辦學、勤工儉學的辦學模式得到公社、縣、地區三級領導的重視。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滁縣地區,七個縣的教育局領導,各公社的教育干事,到他所在的大劉小學參觀、學習。他越干、越有勁、忘記了勞累、忘記了自我。在恢復“統考”制度時,他任教的三個年級學生語文、數學兩科統考成績每次都在全鄉名列前茅。
以后大劉小學畢業的學生(那時學生數不斷增加,已發展到五個年級,當時沒有六年級,又增加兩名教師。)升到汪郢中學守紀律學習成績好,升到烏衣高中,傳來消息,大劉小學的學生守規矩,學習成績好,他的學生成了“香餑餑”。
他一生的教育方法是先教人、再教書,要求學生從小不打架、不罵人、不瞎說(不瞎說包括謊話、低級趣味話、下流話),每學期開學的前三天,他先教這些,再教課文。平時誰違犯了,先教他背出這三條,說出違犯哪一條,怎么改,這三條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同時要求嚴格遵守學校制度和紀律,上課集中思想,聽老師講解,按時認真完成作業,不可隨便浪費時間;要教導學生“以勤為本,以儉養德,方能建設好祖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三十八年的教學中,僅大劉生產隊300多人口中,有大中專畢業生69名,其中2名博士研究生,出任滁州市內南譙區、瑯琊區、烏衣鎮和其他鄉鎮領導干部19名。他本人家庭中有大學本科畢業生三名,2名中專畢業生,其中1名博士研究生。言傳身教,這些道德觀念在他的學生中得到了傳承,激勵著他們嚴以修身、勤勉工作、誠實為人。如今劉永柱已退休,家境也寬裕了,但他勤儉美德一點也沒改變,并仍以自身的言行在影響和感染著周圍的人們,促進鄉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