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敢為人先的鳳陽縣,率先推出道德信貸工程。就像30多年前小崗村的“大包干”一樣,適應環境和社會潮流的創新,總能帶動一股潮流。短短幾年間,“以文明做擔保,以道德做抵押”的道德信貸工程,迅速發展。
3年多來,我市累計向110余名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發放道德信貸資金1億余元,讓“好人有好報,德者有所得”。以“好人信用”為評價標準,幫助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為道德充值、讓好人增值,激發公民和整個社會重視道德,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
2015年12月7日,安徽省道德信貸試點工作對接落實會議在我市天長召開,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財政廳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的通知》,我市成為全省道德信貸的“試驗田”。
在我市,不但好人有好報,重誠信的企業也有好報。2015年9月開始,我市在全省首創依托“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的誠信招牌這一無形資產,創新融資方式,為“守重”企業提供純信用貸款或增加貸款額度。2015年10月27日,省工商局肯定了“滁州模板”,并在全省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