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國務院已批復同意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
前后歷經多年的安徽樅陽區劃之爭終于落幕。
雖然官方尚未正式公布安徽樅陽是否將從安慶劃歸銅陵,但新近出版的安徽省地圖卻已明確標示出了樅陽縣的歸屬。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新編安徽省地圖冊(長江三角洲地區分省地圖冊系列)》注意到,其目錄一欄中,已明確將“樅陽縣”劃歸為“銅陵市”一欄下屬。
該地圖冊內具體的安徽省行政區劃圖也同樣顯示,原屬安慶下轄的樅陽縣已完整劃歸銅陵市管轄。
《新編安徽省地圖冊(長江三角洲地區分省地圖冊系列)》,由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北京聯興盛業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印刷,ISBN國際標準書號為978-7-5572-0095-4。
12月21日下午,山東省地圖出版社編輯部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出版社在編輯出版該地圖冊過程中,已拿到國務院今年10月批復的批文,批文中明確寫明安徽省樅陽縣由安慶市劃歸銅陵市。
按照國務院《關于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設立、撤銷、更名和隸屬關系的變更均由國務院審批,各級民政部門分級負責行政區劃的管理工作。
具體程序是,由縣、自治縣、縣級市、市轄區人民政府制定變更方案報請所在的自治州、地級市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自治州、地級市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同意后轉呈所在的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經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后上報國務院,國務院批轉民政部審核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后報請國務院審批。
上述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工作人員強調,地圖出版中涉及行政區劃調整的部分必須嚴格遵照國務院批文,民政部會定期給出版社下發此類文件,下發時間或早于或晚于地方公布批文具體內容的時間。并且,所有地圖編輯完成后都需經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審批,因此不會存在問題。
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年鑒網站信息顯示,山東省地圖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擁有甲級測繪資質,技術人員共63人。業務范圍包括地形圖、全國政區地圖、省級及以下政區地圖、電子地圖、真三維地圖、其他專用地圖編制;互聯網地圖服務。
此外,國務院還同時批復同意撤銷銅陵市銅官山區、獅子山區,設立銅陵市銅官區,以原銅官山區、獅子山區的行政區域為銅官區的行政區域,銅官區政府駐烏木山社區木魚山大道666號。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通過此次調整,銅陵市行政區劃將由一縣三區(銅陵縣、獅子山區、郊區、銅官山區)的格局,變為二區二縣(銅官區、郊區、銅陵縣、樅陽縣)的格局。
最近10年,有關樅陽全縣或其部分鄉鎮劃入銅陵的傳言一直不斷。銅陵當地人士曾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樅陽區劃之爭的原因,一是因為樅陽與銅陵僅一江(長江)之隔,地理距離非常接近,樅陽東部鄉鎮與銅陵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更重要的是,從近些年的發展勢頭來看,銅陵在不少指標上已經把安慶“甩”在了身后。
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銅陵GDP總量雖仍不足安慶的一半,但其人均GDP卻已超過安慶的3倍,位列安徽全省第一。
銅陵人均GDP之高,與其人口太少密切相關。
它雖然是一個地級市,但此前僅轄一縣三區、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1200平方公里,人口74萬。“地狹人少”,一直是銅陵做大做強的長期制約因素。
與之對照鮮明的是,安慶現轄11個縣市區,并代管皖河農場。全市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戶籍總人口620萬人。
巨大的反差,使得安徽特別是銅陵在“收編”樅陽方面蠢蠢欲動。
而今,樅陽縣劃歸銅陵后,銅陵市轄面積增長了一倍多,達3000平方公里,人口達170萬。(來源澎湃)